趣书网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101.异常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 内容报错
Video Cover Image

这一下真可谓病来如山倒, 病去如抽丝,方长庚躺在榻上用棉被裹得紧紧的,整个人烧得神智不清, 间歇清醒一会儿, 脑袋里也是想这次会试卷子的内容, 以及是否有哪里答得不尽人意的地方。

越想越觉得第一场的四书文和五经文答得十分普通, 还有一题是勉强写成。第二场倒还过得去,考的是“判语”, 考察考生们对《大昭律》条文的熟悉程度, 是他的强项。至于第三场的策问, 题目乃魏大学士所出, 又臭又长, 不知所云, 令人无从下笔。

想到这些,方长庚深觉此次会试无望, 只能自我安慰自己还年轻,不必急于求成。而想起曾经在徐修面前夸下海口,说要一举过会试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,不怪徐修当时露出不信的神情。

好不容易休养好了, 顾尚仁那边就来了人。

对于前两场方长庚所答, 顾尚仁给出的评语让方长庚心一凉:“判语那题你答得不错,可惜是第二场。倒不是说第一场很差, 只是今年应天府和浙江都出了几位名声极响的才子, 众人目光都放在他们身上。况且魏邡所治本经乃《春秋》, 你所习为《尚书》,不容易讨他的欢心……”

方长庚心知这是自己的问题,不是他不想投主考官所好,临时转攻《春秋》,而是他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《春秋》微言大义,难度比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高出不少,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领悟的,想了半天还是决定放弃,免得弄巧成拙。

不过方长庚并不为此而后悔,他本意不在学术,修习《春秋》也超出了他能力范围,不能强求,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,他或许能勉力一试,这回只能算了。

而顾尚仁的想法很简单,第一方长庚年纪还轻,古往今来大多中会试的学子至少花三十年在科举之路上,要说万中取一都太乐观,以方长庚弱冠之年,用不着心急。第二,怎么说方长庚也在徐修门下学了这么多年,本事还是有的,这回也是吃了年纪小的亏,才识不够广博,在明确这次考试几道题的出处上有短板。第三,以他之见,今年的会试是一摊浑水,能不去淌就不淌,还不知一个月后会生什么呢。

“这一回就是让你见识见识,每三年落第的考生不知多少,别人难道就不如你聪明?不如你勤奋?会试的题一半是皇上所出,一半是考官所出,皇上不可议论,但那些主考官们无一不是文坛大家,多少人进京以后想方设法递名帖请求接见,得一句指点。我虽然也是进士出身,但读书只为考取功名,不求甚解,论文采比不上这些人,所以教不了你什么,但这些人可以。”

方长庚知道顾尚仁是间接训他处事消极,不肯主动。

他是顾尚仁的女婿,凭这一点,再在举子中间多走动走动,出个风头,不愁名声不响。而且顾尚仁曾经也提过带他去某位大学士或是侍郎的集会,但当时他正从一场文会上回来,对这种交际心生排斥,于是推了,如今想起来的确太任性了。

“我……明白。”方长庚面露愧色,也从中得了个教训,有些交际可以随心,有些却不行,他到底是要走仕途的,哪有“当婊子又立牌坊”的好事。

顾尚仁对他知不足而能自反略感欣慰,也无意挫他心性,又说:“就算这回落榜了,你也不用太沮丧,科场尚正大明白,不炫奇僻,魏昉非得出这么个题为难你们,总会有人找他的麻烦。”

方长庚听得莫名紧张,总觉得眼前这条路布满了陷阱,一踩就是一个坑,又想到宣子昂正是在魏昉门下,不禁替他担忧。

“这……事态可严重?”他忍不住问,心想回头还能和宣子昂透透风声。

顾尚仁冷哼一声:“这我就不知道了,就看这回是怎么阅卷的了。”

方长庚觉得这场风寒的后遗症还没消除,脑袋又有些晕,总有预感会有什么大事生。

顾尚仁声音一沉,神情严厉:“人在官场,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,才能不犯错。魏昉这老儿是忘形了,要出了事也正好给你一个警示。”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